談及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我們可以唐代畫家張璪所提論點「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來看待水墨的發展雛形,將外在物象轉化為內在情感的媒介,成為一種心象風景。以山水為例,元代人特有的繪畫美學「書齋山水」,做為一種文人遊山玩水之後所感,回至家中書房,以感性與理性並置匯集、記錄整理而成。於此更是把張璪的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讓元代水墨以一種遊戲翰墨的文人畫特質,唯心式、主觀的心靈表現。
相較之下,宋代講求理性、寫實作為整個時代精神的主軸,格物致知的特色,客觀化的山水表現,帶點些微的老莊思想,將萬物的瞬息變換,天、地、人三者合一談論的宇宙觀,透過畫家巧思的安排,描繪產生出山水中栩栩如生的靈動感,除此之外,更有一種自家修行與世隔絕的遁世感。
不可否認的是山水的發展至今日的當代藝術創作,取而代之的是用觀念來遊戲的趣味,所為「寫胸中逸氣」的審美標準已漸偏離。用創新的角度去看待當代藝術趨勢的變化,當代水墨特質從內在精神的層面思考變為外在形式的追求,輾轉而成現今繪畫趣味的挪用,這種反傳統的藝術觀念充滿破壞性質,卻也視為一種新興的重建過程,尤其當水墨畫以西畫創作取代時,強烈的繪畫視覺效果與遊戲的趣味性更多添了一份光采。
在此系列創作消費世代的作品中,分別以一組四幅的古代山水圖作為描繪的文本,「有7-11真好」、「全家就是你家」、「萊爾富Hi-Life」、「有OK最便利」,畫幅依上述順序挪用了北宋宮廷畫家郭熙的「早春圖」;傳五代荊浩繪製的「匡廬圖」;傳五代董源所作「溪岸圖」及「洞天山堂」當作文本,這些文本的選擇,皆以氣勢磅礡的巨碑式山水作為構圖,山水的呈現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在圖中巧妙的安插連鎖商店的符號標誌,除暗示時代的日常與消費變遷現象,也暗喻了中國五千多年來歷史文化的轉型與發展。
全新式的山水呈現,不僅充滿了變形的趣味,更顯現出一種全新的宇宙觀氛圍,也是一種全新的時代精神表現,當標誌作為一種符號性象徵,象徵中國現今的文化與政經發展去向,同時也對比了台灣本土的自身文化去向。
以現今資訊爆炸與網路蓬勃依賴的全球化時代探尋,世界各國之間不斷貿易的結果,成為了一種密不可分的供需關係,若從歐美強國的中心位置到第三世界的邊陲地帶,經濟與消費的殖民已隱約的滲入世界各國,以西方美國、東方日本為主的大供應地區,美國流行的民生消費營業,我們所想到的不外乎是遍佈世界各地的麥當勞與可口可樂等;其次,日本首推的精緻文化,近乎家家必備的電子電器3C產品,大眾消費無所不在,現代人日常生活所必備的生活條件,縮小至環境與個人主體的生命成長看待,日常與消費已深深的根深蒂固在現今的社會中,而這些坐落在台灣四方,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透由台灣這四間老牌的便利商店來陳述這種擁有24小時的便利性、多元化的反覆出現性質訴說,不僅清楚了說明現今人人的消費現象,也取代了古時的日常生活方式。
從前的山中,不僅有茶館可供旅行者們小憩片刻,深山野人還有客棧自營,外來新興文化的刺激與本土文化的漸次替換,演變至今擁有各地貿易多樣商品,消費普及的便利性,便利商店的連鎖營業,圖像的轉移代替了古時的茶館與客棧,在充滿衝突性的畫面經營設置,全球化的熱潮漸趨升高,連鎖商店不僅代表了本土性與全球性的經濟貿易,同時也代表了一種無形的經濟戰爭,世界供需的傾向和買賣市場的壟斷政策,到底是經濟消費在帶動著文化朝未來發展的走勢?還是文化在被經濟商業行為消費著?顯而易見的從前的世界大戰砲火連綿,轉而至今天的經濟殖民,古時以砲火強大的武力,攻佔國外領域,而今卻用一種思想及習慣上的控制消費進而來消費文化。
觀之西畫與水墨創作這種作為文人自身修養的修行法則之一,媒材與描繪方式的選擇被視為一種中西合併的描繪方法,將此呈現至如此氣勢磅礡的大山水,讓繪畫上的探討不只在於人文水墨強度的呈現,視覺效果也更為強烈突出,這也與當代藝術的潮流發展緊密相扣,重視創作的觀念延伸,勝於媒材的使用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