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視為觀念藝術家的先驅馬歇爾‧杜象(Marcel..Duchamp1887-1968,其使用現成物的概念來創作作品,較著名的即是1917年杜象的作品〈噴泉〉(Fountain),將小便斗直接挪用,並在小便斗上簽上別名與年代,宣稱這是一件藝術品,更以一則假造的藝術事件和自我撰寫新聞的言論表演,來鞏固自己的觀念創作。對於現成物和物件之間的名詞界定,杜象更有其表示,他認為一個現成物就是一個現成的物件,並且是被藝術家藉由選擇的動作,將其視為作品。當現成物被杜象透過選擇去挪用作為藝術創作的首例,走在現代主義的潮流中,我們需要先思考現代主義的藝術創作,對杜象而言的內涵為何?而在這之前,我們更需要先理解何謂「現代」和「現代性」的名詞釋義。

「現代」(Modern)一詞起源很早,從字義上來看,「Modo」為拉丁文即當下之意,當下包含了時間和地點,指的是現在、此時此刻,此地的意思,是一種空間用語轉譯成藝術用語的名詞。十六世紀新教徒革命,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的宗教改革運動,成功開創了德國近代的宗教革新,此時的人們相信新教教義的「改革」、「革新」趨勢就是現代。十八世紀啟蒙時代來臨,越來越朝向個體中心的思維及發展,人們開始用理性來認識世界。同時,考古學的興起,考古遺跡的發現與進化論學說的提出,「進步」、「前進」賦予了現代一詞新的意義。政治上的革命也為人類生活帶來新的方式,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重大改革,法國從帝制轉為共和;此外,另一偉大的革命即是工業革命的科技突破,「進化」成為現代的同義字,無庸置疑的現代精神就是前瞻性的意義,更是前衛潮流的取向。[1]

由上文定義何謂「現代」以後,再進一步闡釋「現代性」就變得容易許多,「現代性」(Modernity)具有一種現代意識,不僅代表了創新、改革的意涵,而且是具變動性的,也具有前瞻性的,是集理性、科學、進步的一個範疇,是反傳統秩序的,用理性來打破傳統,對抗傳統成為一個明顯的特徵,「現代性」也時常出現於哲學和社會學的用語上。英國著名社會理論家安東尼.紀登思(Anthony Giddens,1938-)描述了現代性的制度特徵,將其現代性分為以下幾項:

一、                工業主義。

二、                監控。

三、                資本主義。

四、                軍事權力。[2]

 

由社會學家紀登思列出上述關於現代性的四項關鍵詞,再來做更深一層的說明,「現代性」作為一種政治的手段和體制監控的機械原理,以政治掛帥為力量來改變傳統的經濟體系走向,十八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發明蒸氣機作為工業革命的開端,意識形態的逐漸凝結進而產生經濟上的結構改變,不僅生產方式的突破,生產組織的經濟體系也改變,早先的農業社會模式轉變進入機械時代,新的時代帶來新興的美學觀,例如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整棟展覽建築物就以新興的建築技術建蓋具有現代感的可拆式建築物;又如1889年於法國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至於巴黎市中心的艾斐爾鐵塔,其建築物也為可拆式零件組成。新的技術和新的材料不斷為人們帶來生活中的便利性,許多科學研究成果持續開啟了進步動力,在繪畫上,除了1830年代攝影技術的發明,帶來繪畫創作的強烈衝擊,管狀顏料的發明也對繪畫帶來明顯的影響,從此種種現象來觀看,故現代性又可被視為社會生產的名詞。工業革命造就工廠的分工生產制度,帶來的是具有組織性的規格化生產線,監控的形式開始出現新的規範制度,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成為布爾喬亞興起的唯一口號,文化經濟的上層結構改變,致使社會產生新的生活現象。

 

直至十九世紀現代意識已慢慢醞釀,例如於1880年代,法國正統古典繪畫以尼古拉.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為首的學院派典範(Canon)已開始動搖,1877年官方沙龍正式關閉,取而代之的是私人成立的民間沙龍,官方藝術市場不敷使用,致使私人藝術市場的竄起主導,從1903年民間舉辦的沙龍展特質取向,就可清楚反映出前衛潮流的藝術作品正逐漸興起,正所謂此後我們所稱的現代主義前衛作品,現代主義進而取代成為另一種學院主義的現象。

 

從上述分析這些前衛潮流的藝術作品,我們需先從前衛主義(Avant-gardism)的發展成因來作釐清,「前衛」一詞在很早就已出現,1825年的社會學家論文中已提到前衛主義,在最初「前衛」是作為政治、進步和原創的軍事用語,「前衛」是走在整支軍隊最前面的先鋒兵種,而「前衛」也和左派關連非常密切,政治的親左也可能和藝術上的「前衛」有關,大概至二十世紀初,「前衛」漸漸也在藝術領域中開始使用。回到現代性的討論,現代性的重要性質,主要是由未來取代過去,作為人類行為的判斷標準。過去代表傳統,而傳統用來作為判斷標準的參照就是大師的經典之作,例如古希臘藝術(Ancient Greek Art)的輝煌成就,而未來就是具原創性的渴望原則。因此,現代、現代性,作為現代主義的藝術特徵,理性思維的改變,成為以創新為動力的來源,更是前衛藝術的萌芽象徵。

 

關於現代藝術的思維,首先我們將以和傳統對立的特質進行說明,現代藝術最初來自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打破了以往制式化的傳統古典,色彩的強烈特質反映出浪漫主義畫家們具感性的邏輯思考,在繪畫的題材選取上,浪漫主義畫家對於廢墟美學很感興趣,廢墟帶給人們一種懷舊的感覺,然而浪漫主義畫家描繪的所謂廢墟皆是帶有紀念性質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意味著經典、偉大,不僅充滿了強烈的文明象徵,也反映出一股具永恆和典範的秩序感。透過廢墟的描繪,浪漫主義的作品反映出強調一種未完成的美學觀,以及類似草圖的畫面構成,這也成為了顛覆傳統經典繪畫的創新表現。這種創作的特質表現,進而持續演進至十九世紀的印象派,印象派延續了浪漫主義式的創作方法,以一種未完成和草稿速寫的表現形式來呈現作品,讓作品異於傳統作畫的思維。

 

從藝術來談現代性,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於其書寫的《墓外回憶錄》中首次提及現代性一詞,而法國著名詩人查理.波特萊爾(Charles..Baudelaire,1821-1867)將其一詞發揚光大,其從1845年開始便不斷於沙龍展中發表文章,文章中不乏多次提及現代性。另外,波特萊爾也於1863年的一篇文章《現代生活裡的畫家》提到現代性,並且為其定義,他認為現代性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不僅是瞬間,也是偶然的。」將其視作藝術的一半,而另一半是永恆不移的,存在人類中的神秘美感,應該從中被截取出來。[3]同時,文章也介紹了畫家居伊(Constantin Guys,1802-1892)的作品,推崇備至,在現代性的文章中,波特萊爾大部分都在談時尚,這些時尚的話題大部分皆描繪十九世紀當下的女性服飾,其而從時尚中萃取永恆,永恆象徵的是歷史的詩歌,但時尚不會永恆流行,此描述即為波特萊爾訴說的稍縱即逝概念。

 

回歸到現代藝術達達主義的現成物視覺表述,杜象的〈噴泉〉在當時成為了今世駭俗的藝術品,是將一個小便斗轉化成一件藝術品的過程。在此,若將小便斗視為一個單純的物件,那麼我們可以說這是人類文明在工業化的過程所產生的文化產物,產物也是一種文化和經濟結構體系的社會化表現,當純粹的物件被作挪取之用,那麼物件被賦予的意義就非單純本身的意涵,而是被寄予了一個全新的意義與象徵。

 

從以上脈絡來看,物件又可被視為一個文化潮流的符號象徵,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其獨特的物件呈現,物件成為了一種傳遞文化之間歷史脈絡的訊息象徵,從這些相關聯的符號群組中構成了一個影像的內容物,符號透過影像的呈現,讓觀者閱讀其中意義,找尋影像其中的解答,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Roland..Barthes,1915-1980),對影像的符號解讀有其獨特的見解,「讀者的誕生必須以作者之死為代價。」[4]他主張「作者已死」的觀念,讓藝術品呈現在一個作者被忽略的觀念中,也成為非線索的解讀取向,觀眾才是唯一解讀影像敘述的關鍵。

 

 

[1]李明明著,《形象與言語: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頁187-189,民81年,台北市,三民書局。

[2]Chris Barker著,羅世宏等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頁160,2004,台北市,五南圖書。

[3]許孟庠著,《形.形.色.色:圖像語言的奧秘》,頁85,2008,桃園,高安邦。

[4]石計生著,《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現代之後》,頁328,2006,台北市,三民書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