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有感

中國畫裡也有茶文化?

 

文/謝雅卉

webwxgetmsgimg (2).jpg

 

繽紛亞洲 盡在南院

探訪故宮南院的亞洲藝術,常設展覽/茶文化展廳,不禁讓人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喝茶緣起。

webwxgetmsgimg (3).jpg

 

 

中國的飲茶文化

中國的飲茶文化起源很早,早在秦漢之前,就已在四川一帶盛行,人們自古就有飲茶的習慣。關於茶的起源說法不一,更有豐富的軼聞趣事,例如相傳神農氏嘗百草,茶葉是最早被神農氏發現的草藥,因而有中國的茶源自神農的說法,而“茶”字的起源,最早也可見於神農氏所著的《神農本草經》一書。

webwxgetmsgimg (1).jpg

神農本草經

 

此外,中國古籍《爾雅》也曾記載茶樹的起源,資料顯現了中國境內擁有十個省份大量發現茶樹的事蹟。歷經朝代更迭,中國的飲茶文化逐漸受到時人的重視,到了唐代,茶聖陸羽所著《茶經》更成為世上現存最早的茶著作。

 

webwxgetmsgimg (2).jpg

中國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喝茶作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喝茶不僅作為人們的日常習慣,更體現了人們品茶的生活美學,正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境地。

webwxgetmsgimg (3).jpg

唐 周昉 調琴啜茗圖卷

 

茶禪一味

喝茶不但能使人清心寡欲,還能使人養氣頤神俗話說茶品如人品,喝茶要像體悟人生一樣,除了鑒賞其色、香、味之外,更要領悟茶中的苦澀、甘甜之美,就像感悟人生中的悲歡離合一樣。禪宗裡也有“茶禪一味”的說法,人生本如一壺禪茶,茶有濃淡,也有冷暖,喝茶如修道,用一顆悲憫的心來品味茶的千萬滋味,悟出喝茶的真性,才能體會人生的百味。對眾生而言,茶品是一種修禪,人們在喝茶過程中,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如同人有萬象,茶有千面,特別是在修養過程中,讓自己放下我執,以茶洗盡浮塵,體會“花開見佛”的美好,如同白落梅在《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一書中所提修禪的意境:“何時見佛?在流年裡等待花開,處繁華中守住真淳,於紛蕪中靜養心性,即可見佛。

webwxgetmsgimg (4).jpg

明 陳洪綬 品茶圖

 

茶與繪畫

茶與繪畫也有密切的關聯,喝茶講究人品的高潔,天人合一是為茶人的最高境界,而繪畫亦講求人品的修為,通過繪畫的過程,使其心靈平靜,也是一種陶冶性情的方式。王昱《東莊論畫》曾言:學畫所以養性情,且可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昔人謂山水畫家多壽,蓋煙雲供養,眼前無非生機,古來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繪畫不僅是審美,也關乎人品,亦關乎心境,更與喝茶相同,因此無論是禪茶,或是禪畫,皆屬個人精神層面的文化活動。

webwxgetmsgimg (5).jpg

南宋 劉松年 鬥茶圖卷

 

中國的茶文化有著極其豐厚的內涵,作為中國的傳統習俗,是自古文人雅士愛好的生活藝術,因此,茶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形式,更能為畫家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唐代喝茶蔚然成風,特別是市民階級,喝茶成為人們日常流行的事情,直至宋代更達至高峰。由於制茶的進步,沖茶技巧的改變,為人們帶來喝茶的便利性,因此,日常喝茶的習慣不僅流行於市民階級,更擴散至士大夫階級,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蘇轍、陸游等等都曾熱衷於鬥茶的娛樂活動。北宋宋徽宗于大觀元年(1107)撰寫《大觀茶論》,對茶進行全盤考究,內容豐富廣泛,並記載詳細茶事活動。

webwxgetmsgimg (6).jpg

唐   佚名棋仕女圖

故此,茶事活動從市井小民到士大夫、貴族、皇室的興盛風潮,可知宋代重視茶事的程度。在不同時代中,中國的茶文化亦反映出不同的時代精神,歷朝歷代也不乏以茶事作為繪畫主題的畫家。根據研究顯示,最早的茶事作品為唐代的三件作品,分別為周昉的《調琴啜茗圖》,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和佚名的《弈棋仕女圖》,其中又以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畫的最傳神,畫中所繪內容如畫作之名,畫中描寫唐太宗手下的監察禦史蕭翼,設計騙取辯才和尚收藏王羲之《蘭亭集序》手卷的故事。

webwxgetmsgimg (7).jpg

唐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解釋圖

 

此外,在畫中左下角可見有兩位正在烹茶的人物,身形大小明顯小於其他三人,在此說明畫家對中國人物畫所表現的重要模式,即人物的大小反映空間的距離遠近,或是反映出人物在畫中的重要性,例如主要人物放大,次要人物縮小的概念。

webwxgetmsgimg (8).jpg

唐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

 

此外,更有多數畫家描繪茶事,如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描寫了貴族階級在家中宴客喝茶的娛樂情景,周文矩的《飲茶圖頁》也反映了文人雅士喜愛三五好友齊聚,論畫、品茶的雅興生活;南宋劉松年的《鬥茶圖》和清代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圖》皆記敘了民間愛茶人士的鬥茶活動,生動的描寫出人物對茶的特殊情感,也說明了該時代民間流行的娛樂情景,特別是鬥茶的器具更如實的刻畫,描繪的過程皆體現了畫家高超的觀察能力與寫實技巧;

webwxgetmsgimg (9).jpg

五代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webwxgetmsgimg (10).jpg

《飲茶圖頁》

 

webwxgetmsgimg (11).jpg

《鬥茶圖》

明代丁雲鵬的《煮茶圖》,文征明的《惠山茶會圖》、《品茶圖》,以及陳洪綬的《品茶圖》,清代高簡的《松林煮茶》等等,皆訴說了市民階級或文人雅士日常愛好喝茶的情形。通過畫家栩栩如生的描繪,作品除了具備反映時代的敘述功能,更有畫家自許品茶亦如人品的高尚修為,由此可見中國茶文化與書畫的密切淵源。

 

webwxgetmsgimg (12).jpg

文徵明《品茶圖》

 

webwxgetmsgimg (13).jpg

清代 高簡 《松林煮茶》

 

 

中國的茶文化以雅為主,而雅字更反映著文人平時喜好的生活狀態,凡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文人更愛借助喝酒、喝茶的雅興來吟詩作對,因此自古文人雅士愛好飲茶的習慣,也讓茶成為歷代畫家關注的題材,以茶入畫不僅反映了人們的日常,我們也能藉由觀看中國畫裡的茶文化,進而提升自我的品茶意識,並瞭解到中國茶文化在中國傳統中的重要性。

 

webwxgetmsgimg (14).jpg

明代 丁雲鵬《煮茶圖》局部

 

webwxgetmsgimg (15).jpg

 

清代 汪承霈《群仙集祝圖》

 

 

故宮南院展覽資訊:

http://south.npm.gov.tw/zh-TW/ExhibitInfo/page/75f1b120-653c-41b7-9656-d5b54401e2b8

 

webwxgetmsgimg (4).jpg

webwxgetmsgimg (5).jpg

 

故宮南院 建築外觀與風景

 

webwxgetmsgimg (6).jpg

webwxgetmsgimg (7).jpg

 

webwxgetmsgimg.jpg

 

webwxgetmsgimg (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KY HSIEH 的頭像
    NICKY HSIEH

    NICKY HSIEH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