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在當代藝術的潮流中,山水畫多次被不同的藝術語彙重新詮釋,成為一幅又一幅的新山水,而為何選擇以當代藝術的創作手法來再現古代山水,也成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一幅古代著名的山水畫,充滿著無限的歷史故事,過去的歷史有時可成為最好的典範,而我們透過這些典範可找尋出一些歷史關係的傳承和價值感。本研究試圖提出當代藝術家對於顛覆傳統山水畫的形象思考,以及重組山水空間的獨特趣味,並選擇以畫面具有敘事性質的當代藝術脈絡來書寫分析。重新詮釋的山水畫,古代的元素成為了新興創作參照的取材來源,本研究以挪用古代經典的山水圖像和結合拼貼現成物件做為創作的靈感來源,透過汲古潤今、引西潤中的創作形式,展現了現今當代藝術中極富創意的新興山水特色。
談山水圖像的挪用手法,卻也非完全的複製取用,畫面中出現部分的現成LOGO和標誌符號的拼貼,透過研究者的個人經驗以及獨特的轉化手法,將挪用後的山水呈現出一種同質性的異質顯現,突顯異質性的特色成為本研究主要的創作方向。對於為何要以山水畫作為創作的轉化課題,更是基於研究者最主要的創作養分溯源,以及本身對於山水特殊的情感經驗,故選擇以挪用中國山水畫來建構畫面的背景,試圖以想像的方式來重新構築空間場域。本文從山水畫空間所呈現出的異質性特色做為研究的主要方向,更引述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對於空間中異質性顯現的闡述,進而推演出當代藝術家對於嬉戲山水的無限樂趣。而新興山水中所呈現出的獨特空間,也巧妙的代表著一位藝術創作者本身所賦予的個人特色,藉由個人獨特的表現形式來再現出屬於當代藝術的山水畫。
從現今當代藝術的脈絡探之,摒除抽象形式的山水畫來比較分析,若以台灣和中國為例,最好的例子之一莫過於台灣當代藝術家姚瑞中於2008至2010年所創作的〈如夢令〉系列作品,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家張宏圖的〈再製山水〉系列作品做為最佳的比較對象。其中將獨特表達出充滿個人經驗的新山水空間,將各自對於山水空間的認知做了不同再現的隱喻言說,除了畫面中突顯敘事性的故事內容外,選擇以不同時空進行的錯置手法,成功的表達出不同時空的產物特色,也強烈的反映出當下時空的時代精神。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您好:
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您參與12月25日晚間7時
「媒體大哼-倪再沁特展」的開幕晚會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藝術創作上我們需要思考的,不只是平面繪畫而已,其中雕塑、裝置、影像,甚至是跨領域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當代藝術中皆充滿了多元性,這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手段「諧擬」(Parody)。那麼何為諧擬?「諧擬」一詞字面上可被解釋為嬉鬧的遊戲行徑,「惡搞的」、「荒誕的」、「破壞的」、「輕鬆非嚴肅的」這些語彙經常令人聯想到,是顛覆傳統的幽默態度,也是經由模仿經典的文本內容。不管是原作,還是模仿的真實程度與原作極為相似;但正所謂「相逢何必曾相識」,模仿再現的作品既非本質卻又相似原作,經由重塑再製,充滿曖昧性質,有時令人有胡鬧的聯想,有時散發出嘲諷的氣息,其被視為後現代藝術中的一項重要表徵。以下,我們將討論關於藝術上諧擬的創作脈絡。
諧擬起源於古希臘「parodia」,在十八世紀的時候,諧擬被當作是一種嘲諷的詩或歌曲,新編的牛津字典中提及關於諧擬定義的重現,更多是具批判歷史的取向,否定了傳統的正規脈絡。諧擬(parody)不僅相較於希臘文的古字(parodia)多出現在現代的字彙中,而且皆是由許多不同的名稱得來。 以諧擬作為藝術創作的手法,在藝術史的脈絡中顯而易見,例如擁有同志身分的法國女性藝術家克勞德.卡恩(Claude Cahun, 1894-1954)也常以自拍和扮裝為主要創作手法(見圖1);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水即是風景?我們需要先釐清此一疑問。山水畫與風景畫在英譯上皆為「Landscape」;但中西方有其不同脈絡的系統詮釋,在字義的了解上,山水可謂風景;然而,若以更深一層的方式來探究,山水卻不等於風景。在釐清山水與風景之間的關係,我們可用寫實主義的方向來做初步探究,在談寫實主義之前,我們首先對此提出一個問題,即何謂真實(Reality)?一般對於真實的定義,可追溯於傳統的哲學承襲,以西方柏拉圖(Plato)時代為思想主軸,真實就為其中一思想脈絡,是一種將「真實的實在」(True reality)和「純粹的表相」(Mere appearance)互相對立出來的說法,也是一種表相與實在的對立面。德國哲學家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就曾表示:「真實的實在存在於立即的感覺與我們每日所見的物象之外。唯存在於事物本身之內者為真實……」。
在山水畫和風景畫的範疇中,各自皆有對寫實主義的不同詮釋;但在構圖安排與空間營造上的表現就有其不同的獨特地方。以下我們將以空間構圖、透視方法、光線經營三方面來分析山水與風景的異同之處。
傳統的山水畫構圖形式,往往多建構在人性思考方面,其可以是情感豐沛的唯心主義傾向,天馬行空的想像大於擬真的態度,也可視為一種寓意式的情境鋪陳。在經營位置的表現上,空間的處理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誠如美國心理學家查爾斯‧埃杰頓‧奧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1916-1991)所述:「空間在中國哲學裡從未被賦予抽象結構的性質,即從未被想像成能盛物體的立體框架般的靜止媒介。 」。對於空間的營造,藝術家以筆墨濃淡的粗細線條,來暗示空間的遠近,透過山與山之間的層層堆疊,主觀化的分成前、後、遠、近景,山脈的走向大小可依個人需求而隨意調整改變。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展覽日期:11/23-11/28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真善美藝廊 (教研大樓B2)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學生開始學習水墨畫的時候,若先不談花鳥和人物,通常會先以山水的基本構造來做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在描繪山水畫的時候,我們將組構山水畫的基本構造,拆成許多單一物件來分析認識,主要以大範圍的山石描繪做為主要學習的取向;其次,再以樹枝和樹幹的相異構造來深入認識,進而對於不同科種的葉子,進行基本的描繪模擬。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將清代這本《芥子園畫譜》做為基本的教學參考書籍,我們也以「中國畫圖譜」來形容此書,圖譜的意思即是書中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書寫,並且也簡單的將清代的繪畫技法清楚的交代,不僅如此,本書更精確的指出關於水墨畫的基本技法。我們借用此書來教學,可讓學生快速的初步了解,何謂山石的皴法?何謂山石的特色?何謂山水畫的構造?藉由臨摩的方式,讓學生去描繪山水中的不同單一物件,再現相異的風景。對於教學的掌握度和便利性質來說,《芥子園畫譜》成為學生初步對水墨畫認知的基本典範。
學生從簡單的學習角度來認識山水,除了基本的山水畫臨摩外,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藉由了解山水畫的歷史脈絡,以及其重要的山水名作來相互比較分析,進而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山水畫的精隨所在。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塗鴉潮—無所不在的街頭藝術」
展出藝術家: 蟲子、Bounce 、Mr.Ogay 黑雞先生
地點: 板橋 435 藝文特區 (板橋市中正路435號,板橋國中旁)
主旨:塗鴉不只是街頭的裝飾,它有文化,美學,藝術,更是潮流!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展覽名稱:「目迷」
展覽地點:435藝文特區浮洲展覽廳
展覽時間:2010/07/06-2010/07/09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0/06/11 - 2010/08/08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聞稿 2010.04.23
從《超潮》到《後窗》 平面影像展覽的國際串連與對話
大衛.拉夏培爾電影【街頭舞魂】 地下街爵士廣場免費特映
NICK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